空姐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空姐网账号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新浪微博连接

一步搞定

查看: 2906|回复: 0

高坡洞葬(一)

[复制链接]

发表于 2007-2-10 22:35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高坡洞葬
    高坡乡属高寒山区,最高海拔达到1712.1米,北高南低。北部为高山台地,高坡之所以得名,大抵由此。境内居住着苗、汉、布等多个少数民族,地理方面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大小溶洞随处可见。这种独特的地理面貌是否和洞葬有什么联系?洞葬是何时开始的?为什么只有高坡乡的苗族会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埋葬去世的人?洞葬意味着什么?这中间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?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去高坡的旅途。
   从贵阳出发,经花溪、青岩、黔陶至高坡,路程仅48公里。车过青岩古镇就一头扎进崇山峻岭之中,沿着盘山公路上行,两边是茂密的森林。山间浓雾弥漫,树木时隐时现,车在其中穿行,如入仙境。到黔陶镇时,海拔已上升到1400米左右,再往上走,视线逐渐开阔。近处成片的玉米地,远方炊烟袅袅的农家,凡此山中清晨美景尽收眼底。听说我要去看洞葬,身旁的大叔说他家儿子知道地方,可以给我带路,苗家人的淳朴和热情总让人感动不已。
   车到高坡乡时,海拔已是1600多米,映入眼前的是一派田园风光。深蓝的天空下,绿油油的稻田依山而建,错落有致,微风吹来,绿波荡漾,似海浪一层层向前涌进,场面煞是壮观。偶有一处小屋坐落在茫茫绿波之中,远处三两孩童在田埂上割草,人和自然相得益彰。
   带路的大叔是一个苗寨的寨老,汉语名字姓杨。前几年受政府的资助,从大山中搬到现在的地方,他告诉我,以前木制的老寨子早已不在,替代他们的是一幢幢的水泥房子,虽然条件比以前好了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,也许这也是新旧交替出现的一个矛盾吧。到云顶村时,杨大叔盛情邀请我到他家作客,我知道苗家人是好客的,便欣然前往。
   正准备午饭时,门口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,抬眼一看,一个黑黑壮壮的汉子抱着一坛酒健步走了进来,原来是杨大叔在村小学当老师的儿子杨清昌,听说家里来了客人特意回来陪我喝酒的。说到酒我不得不提苗家人的一个习俗,凡有客人来访,必吃三碗饭,喝三碗酒,碗有多大酒就有多深。杨大叔还介绍说:“既然你想了解苗家的洞葬,正好杨清昌对这方面比较了解,把酒喝好饭吃好就让他陪你去!”“好!”杨清昌爽快地答道,“我从小对苗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,在读师范时就对家乡的习俗作了大量的研究,你想知道的我都可以告诉你,但现在咱们只管喝酒,完了我带你去!”面对老乡如此的热心,我还能说什么呢?米酒清澈透明,味淡如水。酒过三巡后,杨清昌才告诉我,此酒看似清淡,却是后劲十足。可惜知道得太晚,饭还没吃完我就觉得飘飘然了。
   吃过午饭,杨清昌便陪我去高坡乡甲定村探索神秘的洞葬。杨清昌的同学王治南正好在甲定村教小学,于是顺路去拜访看看能不能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。刚到他家,王治南就叫来女朋友一起张罗着做饭。苗家人热情好客,有客人来时,不管什么时候都会马上做饭招待客人。入乡随俗,尽管刚吃过午饭,我还是没有拒绝主人的一番好意,依然是三碗酒,三碗饭。只要你到苗家,走一天就会喝一天的酒,到哪家做客就非醉不可。
甲定洞葬
    饭后,带着浓浓的醉意,开始我们探索神秘洞葬的第一站——甲定洞葬。甲定洞葬位于甲定村以南1.5公里左右,在公路边的一个叫栗木山的小山上,也许是因为离公路较近的原因,听说已经有我这样的猎奇爱好者来过。甲定洞葬隐藏在山腰,洞口被茂盛的灌木丛完全遮蔽,远远望去,你根本无法发现山洞的所在位置。沿一条小路上去,拨开乱草,一个高约五米,宽约六米,纵深约有二三十米的山洞便呈现在眼前。洞中上百具棺材置于“井”字形木架之上,或一二十具一列,或三四十具一列,有的头朝外,有的头朝里,似乎其中有一定的规则,每具棺材前有一个或多个的瓦罐。为什么会这样摆放?棺材前的瓦罐又意味着什么?这其中肯定有道理。
   密布的棺材群中,有的棺材已经破损,露出一具具的人骨,有的排放完好无损,有的只剩下头骨,还有的散乱的摆入在一起。棺材里没发现如悬棺里的陪葬物之类的东西,这些损坏的棺材是盗墓者所为还是动物寻食所致还有待考证。如果是动物寻食所致,散乱和缺失骨骼的棺材还可以解释,但完整的人骨又是怎么回事呢?如果是盗墓者所为,那他们在寻找什么呢?而从现场看,肯定不是风化所致。几者孰是谁非,这个迷只能留待专家去考证了。从已经露出的人骨看,死者年龄应该都在70岁以上,没有发现小孩的骸骨。棺材已把洞口放满,人只能从棺材上择路而行。沿洞往里走,耳边冷风呼啸而过,似乎还夹杂着呼叫和呐喊的声音,眼前怪石林立,脚下随处可见撒落的人骨,闪烁的磷光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鬼火”,两者相互映衬,让人不寒而栗。在黑漆漆的洞中走了十几分钟,便从另一个小洞出来。原来这个洞成U字形,上下有两个洞口,入口在山腰,进洞后逐渐下降,出口已接近山底。王治南告诉我,苗族把洞葬叫作“把个杜”,“把个”是洞的意思,“杜”是苗语的鬼,结合起来就是“洞中的鬼”。洞葬通常都会选择贯通的山洞,或是像甲定洞葬这样U形的山洞,或是直的山洞,或是长不可测的山洞,一进一出两个洞口,进口高,出口略低。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样的山洞,那就要请教寨中的长者,看看他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来解释这些迷惑,反正现在的疑问是越来越多了。
谷里洞葬
   离开甲定洞葬,王治南告诉我们在谷里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洞葬——谷里洞葬。谷里洞葬位于甲定村以南3公里左右的大山之中,因为地处谷里村的管辖范围,我们就给它取了谷里洞葬的名字。去的途中是零星散落的苗寨和连片的农田,越往山里走周围越安静,除了偶尔一两声鸟叫,基本上看不到人的活动痕迹,我想苗家人的祖先选择这样的地方也许是怕被人打扰吧。离开公路再步行一小时后,王治南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说,快到了,就在山腰。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小山高200米左右,山底到山腰出现了这个地方少有的高大树木,山顶却是低矮的灌木丛。从远处看,很难发现隐藏在山腰的山洞,这恐怕就是谷里洞葬鲜为人知的原因,按这样推测,这个洞里的棺材应该是保存比较完好的。
    穿过树林,豁然开朗,谷里洞葬映入眼帘,宽大的洞口高约三十米,宽约四十米。在洞口的平坝上长着一些如槐树的绿色植物,由于洞口高大,有些植物夹杂在棺材中间,显出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。阳光透过树叶轻轻的覆盖着陈旧的棺材,生与死、新与旧,在这里如此和协的共存着。洞内地势平坦,面积有半个足球场大,光线充足,一眼望去,大大小小的棺材排列整齐,密度比甲定洞葬小一些,数量也没有甲定洞葬多。大都保存完好,但在洞口一个独立的棺材里我们惊奇的发现了一具小孩的骸骨,长约60厘米,年龄在7岁左右。为什么说惊奇,是因为后来据我们了解,小孩子没有资格洞葬,这也是当地苗家人传统所禁止的。
    按理说像谷里洞葬这样大面积的山洞应该保存有大量的棺材,但从我们眼前发现的数量远远不够。据说是因为棺材经过多年的堆积,一直放到洞口,为方便后来的棺材放入洞,就放火烧过一次。我本想继续往里走,看看山洞深处是否还有新的发现,王治南却阻止了念头。他告诉我,这个洞还没有人走通过,它的出口更无从知晓。但当地人相信祖先选择这个山洞一定会有出口,因此曾有胆大的人试图找到那个出口,结果是有的中途仓皇而逃,有的再没有回来。据回来的人说,在山洞深处,看到当年苗家祖先为躲避追杀而奋勇抵抗的血淋淋的战争场面,听到他们呼唤自己回家的声音。从此再没有人去寻找那个神秘的出口。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证实,就当是一个传说吧,也许洞中的先人生前多年的征战,已经厌倦了那种血雨腥风的日子,死后想过一种安定的生活,不想被人打扰罢了。
    相传,高坡苗族在六百多年前开始实行洞葬。谷里洞葬现存的棺材至今大约也有六百多年,应该是最早的洞葬所在地。据说,有贵州的学者在1981年考察后提出,高坡的洞葬共有8处,但我认为按高坡乡多溶洞的地理特点和当地悠久的洞葬传统来讲,洞葬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。可能因为近年不实行洞葬,加之一些洞葬年代久远和知晓遗址的老人逐渐去逝,许多洞葬已散落深山,不为人知了。谷里洞葬的深处是否还有另外一个世界,我们也无从知道,大可当作茶余饭后的聊资,打发一些闲暇的时光。
洞中一日,世间千年,我忘了来路,忘了归途。站在宽阔的洞口,耳边仿佛又响起当年苗族祖先征战的号角声,遥想当年勇敢的苗家人,金戈铁马,英勇无畏的战斗,震天动地的撕杀声仍在空气中久久的回荡。而今,尘埃落定,一切都已远走,还是留给后人去思索吧。
寻找中寨洞葬
   从谷里洞葬回来,尽管已是下午三点多钟,一路上都有三五成群上街赶集的村民。在这里,我想说说苗族赶集的习惯。在其它地方,赶集的人通常会在中午的时候在集市上交易。而在苗族居住的地方,通常离集市很远,人们早上天不亮就会从家里出发,在山路上跋涉几个小时,赶到集市已经是下午了,所以在苗族地区,下午三四点才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。年轻人身着时尚的衣服,中老年妇女则依旧穿着古老的民族服饰,新旧观念的冲突在这片土地上固执的碰撞,一切都在开始,一切都没有结束。许多苗家人搬出从前的大山,在公路边建起自己的新居。寨子没了,房子变了,服饰汉化了,唯一不变的是苗家人一惯的热情和淳朴。回到王治南家稍着休息后,我们又踏上了寻找中寨洞葬的路途。
    中寨洞葬位于中寨村的一座大山之中,四周是低矮的植被,仅在洞口有一棵高大的杉树,传说是神灵化身守卫洞中祖先的。听老人说,每当有人听到洞中有轰隆隆的声响时,在最近的几天内就会有人死去,他们说这是祖先召唤子孙回家的声音。这样的声音中寨村的老人几乎都听到过,过几天寨中确有人去逝。这是巧合?还是真有神灵?带着好奇,我们找到了位于甲定村以南4公里左右的中寨村,站在公路边极目远眺,四周都是植被丰富的崇山峻岭,要在茫茫群山中找一棵高大的杉树谈何容易。同行的王治南问了许多人才知道大概的方向,天色已近黄昏,来不及多想,就地作了下简单的分工——王治南照看摩托车,杨清昌陪我去寻找神秘的中寨洞葬。
    山里的黄昏格外美丽,天边金色的彩霞映照出山峰的轮廓,此时的大山显得高大而柔美。天色渐渐昏暗下来,我和杨清昌加快脚步下到谷底,再翻过一座山头,终于看见远处一棵高约二十多米的杉树,孤零零的立在山腰,笔直挺立的树干像一把利剑直插云宵,在周围灌木丛的衬托下,更显它的英武身躯,难道真是祖先的守护神?走近杉树时才发现洞口杂草齐腰,交错的带刺小树早已把进洞的路堵死,人根本没办法通过,只能看见黑漆的洞口,里面是否有棺材也只能等待以后的去探索了。我想是安葬在这里的苗家祖先不想受人打扰,故设此局吧。洞口的碑文上书有“中坝大寨苗族洞葬   一五九八年十月初八葬”。推算至今沉睡了四百多年,很多关于它的传说都成为一个难解的谜。天色已晚,我们只得往回走。

[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一街区 于 2007-2-10 22:44 编辑 ]
1.jpg
2.jpg
3.jpg
4.jpg
5.jpg
7.jpg
空乘婚恋http://www.51Love.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空姐网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客户关怀|黑名单|写信给我们|空姐网 ( 沪ICP备14049210号-6 )

GMT+8, 2024-11-23 07:05 , Processed in 0.804757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