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请你来泌阳花园乡写写张喜凤吧,她不但资助仨孤儿上学,而且举债20万救活倆弃婴,还义务赡养仨婆舅。她是当代楷模,真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人。”接到河南省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一年级一班同学贾媛媛的报料,记者昨天赴泌阳花园乡曹庄村王庄组采访了36岁的农家妇女张喜凤。 家住泌阳县付庄乡李岗村老廖庄村民组的廖海娜,8年前她的爸爸患胃癌病故。第二年妈妈因病也撇下她、妹妹廖海贺和弟弟廖海斌撒手人寰。乡政府资助姐妹俩上完了小学。上初一时,经亲戚介绍,品学兼优的姐妹俩来到泌阳县铁路中学念书。在校长孟庆杰、教师汪启、秦书云、杨春宇等资助下读完了初中,双双进入县一高就读。这一年,姐妹俩和弟弟同时被县孤儿院收养。
2006年春节,孤儿院的院长指着电脑上一个女同志的图像,语重心长地对廖海娜姊妹仨和孤儿们说:“这位好心的大姐叫张喜凤,家住花园乡曹庄村王庄,她多次为咱院送钱送物,还先后为咱院仨弃婴喂过奶。你们见了她,一定向她鞠躬。”
几天后,当张喜凤再次骑着自行车来到9公里外的赊湾乡境内的县孤儿院为患病的弃婴喂奶时,廖海娜姊妹仨结识了心中仰慕的张喜凤。张喜凤得知姊妹仨的不幸遭遇后,就耐心开导,还经常给她仨送穿的用的花的,视他们为亲人,资助他们读书。
逢年过节和双休日,张喜凤就把她姊妹仨接回家中吃住,给他们添置新衣服,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姊妹仨则亲切地称张喜凤为“大姐”,也把王庄当作自己的家。
2006年金秋高考,姐妹俩均以优异地成绩进入本科分数线,分别被华中师范大学、西安联合大学录取。面对高昂的学费,姐妹俩欲放弃深造而外出打工,张喜凤将借来的钱1.1万元钱分别塞给姐妹俩手中时,姐妹俩的泪水夺眶而出。
送走姐妹俩,张喜凤又送廖海斌到县二高上学。张喜凤为这姊妹仨冬买棉,夏买单,平时给生活费。几年来,张喜凤资助这仨孤儿上学已经花费3万多元。 为了减轻张喜凤的负担,姐妹俩均在学校当服务生,还利用节假日当家教,搞促销。 “张喜凤大姐和姐夫虽然做着大米生意,可她经济上并不宽裕。因为她上有60多岁的公爹和古稀之年的母亲,下有2个年幼的孩子。母亲得冠心病、肺气肿卧床不起已经6年了。前年大姐又连着收养了俩重病的弃婴,还贷款为这俩孩子治病,找两个专职保姆伺候。张喜凤大姐平凡而伟大,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。”刚从武汉返家度暑假的廖海娜无比感慨地对记者说。 2006年3月的一天上午,因2岁的儿子和1个月的女儿感冒发烧,张喜凤在嫂子的陪同下,来到县人民医院看病。取药时,张喜凤看见门诊大厅西药房旁围了一大群人,只听见有人说:“是个早产遗弃女婴,不足1个月,还是个残疾。” 她拨开众人,见地上有一个湿透的小毛毯,裹着一个女婴,女婴脊背上有个鹅蛋大的软包,嘴里时断时续地发出微弱的“叽叽”声。婴儿微小的呻吟声刺痛了张喜凤的心。“孩子生命垂危,俺要想法救活她!”强烈的母爱驱使她将怀中的女儿塞给嫂子,抱起女婴直奔病房楼3楼小儿科。 经诊断检查,医生告诉张喜凤:“弃婴得的是少见的脊椎裂,要尽快做手术,否则难以成活。即使做了手术,也会落下并发症、后遗症,你得有个思想准备。” 这天下午,张喜凤怀抱孩子坐班车到郑州市,准备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神经外科就诊。晚上住进该医院附近的旅馆,孩子一直哭闹。她细心观察,发现孩子大便干结,解不下大便,就找来药棉和竹签,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抠挖,浸出的鲜血和粪便沾满了双手。 次日,她找到医生,给孩子起名儿王安梦。医生说由于早产婴儿身体太虚弱,暂不能做手术。 为了给小安梦增加营养,张喜凤用自己的奶水喂小安梦,并买来名牌奶粉,一天喂上十几遍。3个月后,小安梦胖了,体重7公斤,可亲生女儿的脸却瘦了一圈。 张喜凤怀揣贷来的2万多元钱,到郑州市为小安梦做了手术。医生对张喜凤说,一二年后等孩子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时,再来做第二次手术;到了18岁,其骨骼成形后,必须第三次做手术,才能根治。 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,喂完孩子刚刚躺下的张喜凤,猛然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啼哭声。她打开门一看,门口有个小毛毯,包着一个约4个月的女婴,孩子身上还有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你心好,盼望你救活她,拜托!”“这明显是孩子父母留下的。”张喜凤边想边将婴儿抱回屋中。 天刚亮,张喜凤抱着婴儿来到县人民医院。医生说:“这婴儿我治疗过,是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加哮喘。”张喜凤给孩子起名儿王安雅,让医生给孩子又仔细检查一遍,还做了彩超,输了5天氧。医生连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,13天后终于将孩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。 |